直击幸福现场查看《 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博!》 点击这里查看《》
直击幸福现场查看《 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博!》 点击这里查看《》
在《摔跤吧!爸爸》火爆中国大陆之前,绝大多数中国观众对阿米尔·汗的印象,还停留在电影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中那个与众不同的大学生“兰彻”上。而一部《摔跤吧!爸爸》让人们发现,阿米尔·汗原来不仅仅是一位在电影里搞笑耍帅的艺人,他不仅是印度国宝级的演员,还是卓越的社会
1965年3月14日,阿米尔·侯赛因·汗出生于印度孟买的一个电影世家,他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老二。阿米尔·汗的父亲塔希尔·侯赛因·汗是印度著名的电影制片人,叔叔纳亚尔·侯赛因·汗则是一位身兼演员、导演、制片数职的知名电影人,八十年代风靡中国的印度电影《大篷车》,就出自阿米尔·汗的叔叔之手。
出生在这样一个电影氛围浓郁的家族里,阿米尔·汗走上电影之路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但是,阿米尔·汗的父亲其实对儿子另有期望,他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名工程师或者医生,而不是电影从业者。因此,尽管拥有着庞大的电影行业资源,父亲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时刻被暴露在聚光灯下,可以说儿时的阿米尔·汗是被父亲刻意保护在电影圈之外的,他的童年期仅有一次和电影触电的机会,是在8 岁时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博!,在叔叔纳亚尔的一部电影里友情客串一个角色,并参与了电影同名曲的演唱。但是,对8岁的阿米尔·汗来说,电影片场却是有点“可怕”的,他若干年后在采访中这样回忆那次童年的拍摄经历:“那是我第一次化妆,觉得很奇怪,我像个烙饼一样被扑上粉,湿湿的,很难受,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味道。
童年的第一次电影“触电”虽然让小阿米尔·汗成为炙手可热的童星,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乐趣,在父亲的保护下,阿米尔·汗并没有继续他的童星之路,反而开始热衷起打网球。但生在一个电影之家,这种无处不在的电影氛围时刻影响着小阿米尔·汗,只是当时的他还没有体会到。
因为对电影并不感冒,阿米尔·汗的童年看上去似乎和电影没什么关系。事实上,他和身为电影业大咖的父亲关系也不是特别紧密,阿米尔·汗父亲那一代的男人,和自己的孩子都有些疏远,他们不会主动去亲近自己的孩子,这种距离感自然也会被孩子感受到。因此,当父亲在片场辛苦一天回家时,小阿米尔·汗很少去“打扰”他,在2008 年的一次采访中,阿米尔·汗说:“那时候我只知道,父亲每天很辛苦地给我们全家人赚口粮,所以他应该不喜欢下班后还有小孩子去打扰。”真正对童年的阿米尔·汗产生巨大影响的,是他的母亲兹纳特·侯赛因·汗。
阿米尔·汗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描述自己的母亲:“母亲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,也是我最亲近的人。她的内心既强大又感性,经常为他人着想,她是一个伟大的女人!”
阿米尔·汗的母亲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,阿米尔·汗曾经谈到,母亲替他人着想的能力令他惊讶。成名后,阿米尔·汗曾经多次在采访中提到自己一段青年时期网球比赛的回忆。阿米尔·汗酷爱打网球,也具有网球天赋,他还曾经获得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网球冠军。每次他比赛回来后,母亲都会问他:“比赛怎样?你赢了吗?”因为阿米尔·汗打得非常不错,还曾经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头号网球种子选手,所以一般他都会赢。当他告诉母亲自己又一次赢得了比赛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博!,母亲通常都会很高兴,还会给他一个拥抱。但是有一次,当阿米尔·汗再一次告诉母亲自己获胜的消息后,母亲照例拥抱了他,但十分钟之后,她来到阿米尔·汗面前说:“你知道吗,那个输给你的男孩,现在必定已经回到家,他的母亲也必定会问他同样的问题。他一定是告诉他母亲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博!,他输了。他母亲现在的感觉肯定很糟糕。”
母亲这种关心他人、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品质深深地影响了阿米尔·汗,和他合作过电影《芭萨缇的颜色》的印度导演拉凯时这样评价他:“阿米尔·汗首先是一个善良的人,然后才是顶尖的演员。”而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的导演拉吉库马尔更是难掩对他的喜爱:“对我来说,阿米尔·汗是像磐石一样坚定的后盾,和他合作以后,再让我和别人合作简直太难了,他愿意做你想要做的任何事,从不疲倦,毫无抱怨。”
成年后,当阿米尔·汗投入电影行业后,母亲表现出了对他无条件的支持,在阿米尔·汗看来,母亲独立,成熟,温和,慈爱,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幸福。这种人格特质深深地影响了他,他曾对记者表示:“我希望能以我母亲这样的方式去对待我所有的孩子,所有与我亲近的人,无论是我的太太,我的兄弟姐妹,我的母亲,我希望永远这样和他们在一起。”
因为阿米尔·汗并未表现出对电影的热情,爸爸塔希尔一直认为,儿子会按照自己的期待成为工程师或者医生。没想到阿米尔·汗的人生在大学时期发生了转折。当时,阿米尔·汗的同学,和他一样出生于孟买电影世家的阿迪特亚独立拍摄了一部40 多分钟的短片电影《偏执狂》,阿米尔·汗作为场务、助理导演、出品人参与到了拍摄之中。没想到,就是这次像是学生作业式的拍摄经历,唤醒了阿米尔·汗心中沉睡的电影基因,他当即认定了电影就是自己要追求一生的事业,自己不光要以演员的身份,还要以其他的方式参与其中,对于这个仿佛从天而降的电影梦,阿米尔·汗这样形容它:“我要倾我所有,尽我所能去完成它。”因此,正在上大学的他做出了辍学的决定。
可想而知,这个决定在阿米尔·汗家中引起了轩然,全家人几乎一边倒地投了反对票,但阿米尔·汗的毅力也是非同一般的。关于是否退学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了深夜,最终,阿米尔·汗和家人各退一步,阿米尔·汗同意一边工作一边完成学业。在拍了几部电影后,阿米尔·汗在18 岁的时候再次做出决定:不再完成大学学业。在多年以后的一次采访中阿米尔·汗说:“我不相信文凭有决定性作用,我觉得如果你真的对一样东西感兴趣,就应该不顾一切地去学习,我就是这样做的。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重大的决定。”可以说,18 岁的阿米尔·汗就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自信和承担巨大风险的能力。此后,阿米尔·汗开始在电影界崭露头角,20世纪80 年代末,阿米尔·汗以演员的身份开始在电影界大红大紫,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,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偶像级明星。但在80 年代初期,他一连接拍了几部并不成功的电影,事业一度陷入了低谷。但阿米尔·汗挺过了这一低谷,他的银幕形象也慢慢从邻家男孩开始向性格各异的其他角色过渡。2001 年,阿米尔·汗主演并担任制片人的电影《印度往事》在次年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,也是当年亚洲唯一的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。
阿米尔·汗通过多年的努力,终于到达了演艺事业的顶峰,之后,他陆续拍了《抗暴英雄》《未知死亡》《地球上的星星》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《摔跤吧!爸爸》等风格迥异的电影作品,成为印度电影业的巨星。不仅如此,他还在2012 年制作并主持了一档旨在反映印度尖锐社会问题的电视节目《真相访谈》,节目一经播出,轰动了整个印度,他也因此登上了《时代周刊》亚洲版的封面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博!,被称作“印度良心”。
如今,刚刚度过知天命年纪的阿米尔·汗,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制作出哪些令人惊喜的银幕佳作呢?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